“三夏”进行时|河北麦收一线见闻(一):小麦机收减损“竞技” 农机高手麦田“过招”
“三夏”进行时|河北麦收一线见闻(一):小麦机收减损“竞技” 农机高手麦田“过招”
“三夏”进行时|河北麦收一线见闻(一):小麦机收减损“竞技” 农机高手麦田“过招”小麦机收减损“竞技” 农机高手(gāoshǒu)麦田“过招”
—— 我省(wǒshěng)麦收一线见闻(一)
6月4日,邯郸市大名县谢寨村,2025年河北省小麦机收减损(jiǎnsǔn)大比武观摩活动现场。 河北日报记者(jìzhě) 田明摄
6月4日,邯郸市大名县谢寨村一片金黄色的(de)麦田里,6台小麦联合收割机(shōugējī)对应停放在6个划分好的田块前方,小麦机收减损大比武在这里“开打”,农机高手们(men)在驾驶座上待命,准备在麦田间“过招”。
“准备,开始!”随着裁判员的一声令下,麦地里马达轰鸣,参赛的农机手驾驶着小麦联合收割机(shōugējī)向前推进,按照规定作业地块和时间进行机收作业,激烈比拼看谁效率高(xiàolǜgāo)、漏籽少、留茬(liúchá)低。
比武现场,气氛热烈,收割、脱粒、秸秆粉碎一气呵成,金黄色的(de)(de)麦粒“尽入囊中”,留下一排排整齐的麦茬。
农机手收割完毕(wánbì)后,裁判组来到地里。相比农机手作业,裁判的工作时间要长(yàozhǎng)一些。他们用一个2.75米长(mǐzhǎng)、0.5米宽的钢框,随机卡在刚收割完的地上。
紧接着,在框定的区域内(nèi),裁判用剪刀剪掉收割后留下的麦秸秆,用毛刷子小心地刷到小簸箕内,掉落的麦粒露出来了,再(zài)统一(tǒngyī)放到大簸箕内筛动,留下麦粒。
经过称重换算,来自大名县的(de)农机手殷玉龙的小麦机收(jīshōu)损失率为0.49%,获得本次机收减损大比武的冠军。
“怎么才能少掉粒?”颁奖结束,其他(qítā)农机手迫不及待地向殷玉龙“取经(qǔjīng)”。
“收割(shōugē)前,仔细观察地形地块,收割刀具放置高度要合理。另外,作业(zuòyè)时要根据作业地块小麦稠密程度,适时调整收割速度,同时控制好拨禾轮转速,这样才能(cáinéng)做到精细高效、提质减损。”已有近20年机收经验的殷玉龙向同行们(men)分享了“减损秘笈”。
省农机化技术推广(jìshùtuīguǎng)总站副站长郑龙介绍,影响小麦机收损失的因素有很多,比如(bǐrú)机器型号、小麦成熟度、机手操作水平(shuǐpíng)等,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机手的操作水平。
“举办小麦机收减损大比武,主要是为进一步推广(tuīguǎng)机收减损技术,增强农机手(nóngjīshǒu)及农户‘减损就是增产’的意识,提升农机手操作水平(shuǐpíng),确保小麦颗粒归仓。”郑龙说。
那么,机收减损能有多大效果?郑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河北省小麦常年种植面积3300多万亩,平均(píngjūn)亩产量按照去年(qùnián)440多公斤计算,如果机收损失率降低1%,就相当于节约(yuē)粮食约2.9亿斤。
一手(yīshǒu)抓粮食生产,一手抓机收(shōu)减损。今年“三夏”期间,河北省充分挖掘机收减损潜力,在(zài)全省(quánshěng)小麦单季种植面积50万亩以上的县(市、区),随机收进度开展(kāizhǎn)小麦机收损失监测调查活动,能多挽回一斤是一斤,力争小麦机收平均损失率保持在0.86%以内。(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)
关注河北新闻网,了解(liǎojiě)河北最新新闻。
小麦机收减损“竞技” 农机高手(gāoshǒu)麦田“过招”
—— 我省(wǒshěng)麦收一线见闻(一)
6月4日,邯郸市大名县谢寨村,2025年河北省小麦机收减损(jiǎnsǔn)大比武观摩活动现场。 河北日报记者(jìzhě) 田明摄
6月4日,邯郸市大名县谢寨村一片金黄色的(de)麦田里,6台小麦联合收割机(shōugējī)对应停放在6个划分好的田块前方,小麦机收减损大比武在这里“开打”,农机高手们(men)在驾驶座上待命,准备在麦田间“过招”。
“准备,开始!”随着裁判员的一声令下,麦地里马达轰鸣,参赛的农机手驾驶着小麦联合收割机(shōugējī)向前推进,按照规定作业地块和时间进行机收作业,激烈比拼看谁效率高(xiàolǜgāo)、漏籽少、留茬(liúchá)低。
比武现场,气氛热烈,收割、脱粒、秸秆粉碎一气呵成,金黄色的(de)(de)麦粒“尽入囊中”,留下一排排整齐的麦茬。
农机手收割完毕(wánbì)后,裁判组来到地里。相比农机手作业,裁判的工作时间要长(yàozhǎng)一些。他们用一个2.75米长(mǐzhǎng)、0.5米宽的钢框,随机卡在刚收割完的地上。
紧接着,在框定的区域内(nèi),裁判用剪刀剪掉收割后留下的麦秸秆,用毛刷子小心地刷到小簸箕内,掉落的麦粒露出来了,再(zài)统一(tǒngyī)放到大簸箕内筛动,留下麦粒。
经过称重换算,来自大名县的(de)农机手殷玉龙的小麦机收(jīshōu)损失率为0.49%,获得本次机收减损大比武的冠军。
“怎么才能少掉粒?”颁奖结束,其他(qítā)农机手迫不及待地向殷玉龙“取经(qǔjīng)”。
“收割(shōugē)前,仔细观察地形地块,收割刀具放置高度要合理。另外,作业(zuòyè)时要根据作业地块小麦稠密程度,适时调整收割速度,同时控制好拨禾轮转速,这样才能(cáinéng)做到精细高效、提质减损。”已有近20年机收经验的殷玉龙向同行们(men)分享了“减损秘笈”。
省农机化技术推广(jìshùtuīguǎng)总站副站长郑龙介绍,影响小麦机收损失的因素有很多,比如(bǐrú)机器型号、小麦成熟度、机手操作水平(shuǐpíng)等,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机手的操作水平。
“举办小麦机收减损大比武,主要是为进一步推广(tuīguǎng)机收减损技术,增强农机手(nóngjīshǒu)及农户‘减损就是增产’的意识,提升农机手操作水平(shuǐpíng),确保小麦颗粒归仓。”郑龙说。
那么,机收减损能有多大效果?郑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河北省小麦常年种植面积3300多万亩,平均(píngjūn)亩产量按照去年(qùnián)440多公斤计算,如果机收损失率降低1%,就相当于节约(yuē)粮食约2.9亿斤。
一手(yīshǒu)抓粮食生产,一手抓机收(shōu)减损。今年“三夏”期间,河北省充分挖掘机收减损潜力,在(zài)全省(quánshěng)小麦单季种植面积50万亩以上的县(市、区),随机收进度开展(kāizhǎn)小麦机收损失监测调查活动,能多挽回一斤是一斤,力争小麦机收平均损失率保持在0.86%以内。(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)
关注河北新闻网,了解(liǎojiě)河北最新新闻。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